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2012 希臘雅典~2

雅典第二天:7月22日(星期日),Delphi
在雅典的第二天早上,很早就醒了,大概是三點多快四點的時候。醒來再也睡不著,賴到四點半,家主人起床,我也起來了。拿出筆記本記下昨天經歷的點點滴滴,再瀏覽這一天的行程,利用Ipad上網,查看要去的地方有些什麼有趣的資訊、應該特別留意那些東西。原本行程排定這一天要去三大古老的遺址:科林斯、邁錫尼、埃皮達魯斯(Corinth, Mycenae, Epidavros),但是男人打電話查詢的專車司機保先生要等到第二天才有空檔可以接我們的預約,因此我們把23日的行程挪前一天,轉向另一個古老的遺址徳爾菲前進。

清晨六點多的行人步道沒有什麼人

六點鐘天空開始發亮,我們兩老也動身出門,準備在附近走走看看。這是我們家男人到各地旅遊一定會履行的儀式,或應該說是老習慣:每到一地,大清早出門在附近逛逛,認認路,體會一下民情。我們找到著名的行人步道Kidathineon,發現這裏有很多餐廳,Lonely Planet 介紹的餐廳 Byzantino 也在這條路上。一大早路上只有我們,和一些為餐廳打理預備工作的人。到了晚上,這裏可熱鬧了,走在路上人擠人,摩肩擦背而過。然後我們繞了一小圈往回走,到Filellinon路問計程車司機,去巴士站大約要多少錢。司機說要15歐元。

公車站正門
車站內部十分寬敞,跟外觀落差很大。

我們買前往 Delphi 的車票

前往 Delphi 的巴士上車處,在最後一個隔間。

巴士來了,穿淺藍橫條紋 T-shirt 的帥哥就是我們的司機

我們回到旅館,叫兩位小姐起床吃早餐。八點多出發,乘計程車到巴士站。這位計程車司機非常古道熱腸,載我們到可以買車票的巴士站,而且收費只要5歐元,我那「遊客真可悲的心情」稍稍得到一點撫慰。這巴士站的車子都開往郊區,包括德爾菲。我們四人的來回票價共要120.8歐元。車站有捲餅可買,我們買了準備上車吃,可省下吃飯的時間,還買了加料優格。車子1030才出發,我們到得早,在站內到處晃晃,上上廁所,時間也一下子就過去了。開車的司機是個年輕的小夥子,看到我們手上大包小包拎著食物在排隊上車,冷冷的說,車上不可以吃東西,半路有停休息站,可在哪裡吃。因為路程要三個小時。

休息站前的風景和我們的巴士

休息站,其實是一家餐廳。

車子重新開動後不久看到的美麗街景

結果在休息站只停留十分鐘,又要上廁所,吃得十分匆忙,甚至有點狼狽,好像只有我們在用餐。更甚的是,趕著從餐廳回巴士上時,我跌了個「雙腳跪地」。聽起來沒什麼,跌得可重了,重心全失那種絆倒,加上地板上鋪的地毯的摩擦,雙膝都破皮流血,右膝更是在整個旅途中得細心呵護,不然發炎流膿就不妙了。講到在旅程中隨時隨地進餐這件事,又想起在日本等著上子彈車時,在候車亭吃便當的事。當時真的只有我們在吃,其他乘客都靜靜的等候。不禁要想,我們會不會很粗魯,有失禮儀?這種舉動會不會跟吃飯時豎起一隻腳擱在板凳上的三輪車伕一樣粗魯?

Delphi 站在這家禮品店前面下車

雖然如此,還是要感謝這小夥子夠專業,沒有浪費時間,在三個小時內,1320把我們送到德爾菲,因為在後來為時更長的搭乘經驗中,原本七個小時的車程,停停歇歇的,拖到八個小時才完成。德爾菲站是停在一家禮品店前面,下了車還真有點徬徨,往那個方向走?沒有看到任何指示牌,一路走走問問,才知道得從下車的地點往回走一小段路,甚至不用過馬路。前面三四百米的地方才有指示牌。從馬路上的入口往內走,大約走了2030分鐘才看到售票亭,入門票成人6歐元,學生3歐元,18歲以下的少年免費。維維安未到18,還是個青澀半大不小的小少年,免費。在希臘,很多遺址的收費大致如此,18歲以下免費。

下車站附近的風景

走向阿波羅神殿面臨的巨山
神殿剩下的幾根柱子,這一面的凹紋已完全消失。
這一面很明顯很清晰

神殿面向兩座高山
爬得更高,神殿的地面看得比較清楚。

在德爾菲這裏的遺址我們最想看的是阿波羅神殿,在公元前330年開始建立,傳說這是阿波羅神下達神諭的地方。傳說中的世界的中心,即肚臍,也落在德爾菲這裏。阿波羅神殿座落在帕納塞斯山(Mount Parnassos)山腳下,走在路上風景十分秀麗,層層的山近在眼前,大有泰山壓頂的氣勢。從雅典到這裏的路上,上了高速公路以後,沿途處處可以看到連綿不絕、有點光禿的山。阿波羅神殿雖然只剩下幾根殘缺不齊的柱子,卻比巴特農神殿更令我感興趣,那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氛圍依然隱隱繚繞。神殿在山腳下,往上走還有一些古蹟,爬得更高既可看到神殿的地面,全貌也看得更清楚。我一路往上走,一路回頭拍攝神殿遺址。神殿的柱子不知為何總是特別討我喜歡,因而照片總是一拍再拍。要離開的時候再度仔細看那些柱子,才發現其中一端的柱子,向外那面的凹紋保持清晰,向裏那面由於經常承受風吹雨打太陽照射的侵蝕,紋路已經不見了。

劇場左邊
中間
右邊

附近的劇場也很值得一看。這是德爾菲遺址保存最完美的巨作,眼前可見的已是公元一世紀完成的劇場,共有35排座位,可容納5000人。因為太靠近了,我的相機鏡頭又不大,無法一次過拍完劇場全貌。從劇場的位置可俯瞰 Pleistos 河谷,景色十分廣大、優美。19275月,首次再度使用這古老的劇場檔演出場所,而且上演的還是古希臘悲劇,為希臘現代史寫下新紀錄。

下面應該是 Pleistos 河谷了
傳說 Delphi 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肚臍。
發現飲水機有如發現新大陸、甘霖

和其他考古遺址一樣,附近也有博物館,收藏從遺址發掘到的雕像、銅器、建築雕刻等古物。我們的行程都很緊促,博物館幾乎都沒有時間去參觀。來往德爾菲和雅典市區的公車班次不多,一天只有固定幾班,我們擔心錯過公車班次,下午三點三十分左右提前下山,買冰淇淋吃,在等公車的地點等候公車回雅典市區。四點鐘看到我們搭的巴士公司的車子從來時的方向往上走,過了十五分鐘繞回我們等車的地點,上了車發現車子爆滿,根本沒有位子坐,那可是三個小時的車程耶!幸好我們買的是來回票,座位早已劃好,經車掌小姐張羅,用他們的語言溝通,得以坐到指定座位,因為佔位的小姐很兇,不肯退讓,大概以為我們亂亂來吧。
這班公車沒有開到我們旅館附近的地方,家主人早做好功課,要在一個叫Kato Patissia的地點下車。公車上沒有像台灣公車那樣的跑馬燈,顯示下一站或靠站的名稱,正當想要跟司機說明一下時,有乘客趨前跟司機說話,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卻聽到Kato Patissia這個名稱,十之八九是要在這個地方下車。果然,公車慢慢接近一個人潮旺,好像很熱鬧的地方。男人說Kato Patissia站應該很多人下車,因為這裏有地鐵站。不出他所料,是我們要下車的站!

地鐵站在對面的地下道

下了車,東張西望,完全看不到地鐵站的標誌。兩位小姐肚子餓,在買零食。我上前問一女人,metro在那裡,她手一指,原來就在馬路對面。過了馬路上前,還是沒有看到任何標誌,只有一個地下道入口。走下地下道就是地鐵站了!還真有點奇怪。我們從綠線(1號)的Kato Patissia坐到Monastiraki,轉藍線(3號)回到Syntagma站。這時差不到傍晚7點半了,是晚餐時間。前往行人步道的餐廳路途中,經過第一天買水果的地方,特地停下來拍照。晚餐在Lonely Planet介紹的Taverna Byzantino吃,座落在行人步道旁邊。這是我們在雅典吃的第一頓希臘餐,頗為期待。等到點好的食物上桌,放進嘴裏一吃,呃,真的不是那麼好吃。

Greek salad,希臘沙拉

roasted pork with roasted potatoes,我們都多點一樣飯

boiled fish with soup,旁邊的 zucchini 吃起來粉粉的,中間是 artichoke。


魚湯

lamb lemon sauce with potatoes and rice

veal with giouvetsi, giouvetsi 就是像大米粒那樣的通粉

男人點的boiled fish with soup,水煮魚和湯,魚腥味蠻重,加了他吃不慣的香料,魚肉水煮,可想而知,淡而無味,也不覺得鮮甜。我點的roasted pork with roasted potatoes,烤肉排很柴,乾乾澀澀的,適逢我受傷的胃復原不久,切小片放在嘴裏慢慢嚼,覺得還可以吃,很適合我的胃!希臘沙拉好像是人人都點的,我們也點了一份試試看,是很有特色,不加什麼千島醬、沙拉醬,只用橄欖油淋一淋,上面放一些羊乳酪。服務生是一位青年帥哥,看到我們吃剩很多食物,問說好不好吃,適不適合我們的口味。家主人出乎我意料很客氣的答道:好吃,但份量很大,我們吃不完。後來發現各家餐廳的老闆或服務生幾乎都會這樣問,好不好啊。或許希臘人來到我們的國家,吃到名滿天下的粵菜,感覺也和我們一樣:這樣也算好吃啊。
飯後在熱鬧的行人步道逛,這一帶有一些賣香料、紀念品、土產的商店。我們買了一些紀念品和乾果,結束了這一天的行程,回旅館洗澡、休息。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茄子,好吃嗎?

希臘人和土耳其人食用很多茄子,而且烹煮的方式很多樣化,這倒是令我大感意外的。一直以來,我所熟悉的茄子做法不外是老爸特別喜歡的燜煮法和加在咖哩菜中或用叁巴醬sambal)去炒的做法。
老爸的茄子燜煮法:
材料
茄子兩根、蒜米、水、鹽、胡椒粉、黑醬油(老抽)適量
做法
1.     茄子去皮或不去皮都可以,洗淨,切滾刀塊,切好直接放在一小盆清水裏泡,以免氧化。
2.   起油鍋,下蒜米爆香,加入滴乾水份的茄子炒至變色,加適量水煮開,蓋上蓋子燜至茄子完全變軟。
3. 下鹽、胡椒粉、黑醬油調味即可。在這裏黑醬油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給這道菜加上一點點甜味。缺少的話,味道就變了。
我們家的吃法是胡椒粉加多多,吃起來辣辣的,有胡椒粉的香味,十分過癮。現在只能想著過癮,老爸去世已經三年多了,不但是這道美味,還有老爸的許多拿手好菜,都已變成空想,像燜煮茄子那種美好的味道我煮不出來。這也是老爸十分喜愛的一道菜,常常烹煮,我們因此有福,從小嚐到大。
還有就是不知何故我們成年以後老爸很少做的吃法:茄子洗淨去頭尾,整條下鍋蒸熟,用兩根叉子沿著長度輕輕撕成兩半,上面淋灑叁巴醬。這種吃法的缺點是茄子肉會比較沒有味道,要搭配很多叁巴醬一起吃。
至於加在咖哩菜中的做法則很簡單。我會先用油爆香江魚仔,蒜末、蔥頭末,然後下各種可以久煮的菜,如馬鈴薯、菜豆、包菜和茄子炒一炒,才添上咖哩粉和少許水拌炒,炒勻了再續加適當的水量。最後就是加蓋燜煮至蔬菜變軟,加鹽調味就行了。
此外,我所知道的最特別的茄子作法出自紅樓夢,那是令劉姥姥吃了大為驚嘆的茄鯗(xiǎng),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吃過呢!這個茄鯗,劉姥姥吃了,笑著說道: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這一口細嚼嚼。」
劉姥姥細細嚼了半天,又笑著說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她向鳳姐請教做法,她也要「弄著吃去」。
鳳姐嘴裏雖說不難,但是聽起來步驟相當繁複。首先,要把茄子的皮剝掉,只取茄子肉切丁,跟著「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了。」
「雞脯子肉」是指「曬乾的雞肉」,「糟油」是「用酒糟調製的油」,「雞瓜」則指「雞的腱子肉或胸脯肉」。聽得劉姥姥「搖頭吐舌」,驚呼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以上參考聯經出版社上中下三冊,以庚辰本為主的《紅樓夢》)
希臘人和土耳其人茄子的吃法變化也相當大,做法雖然沒有茄鯗那麼誇張,但已讓我另眼相看。他們不但可以把茄子當一道菜、一頓飯吃,還做成沾醬、飯前或飯後餐點。出於好奇和敬佩之心,想知道如此做法的茄子是什麼滋味,在當地看到有茄子的料理,我都儘量點來吃。


在Selcuk每星期六才有的市集拍到的各種茄子

第一個是驚異,出現在土耳其航空的飛機上。因為沒有看到菜單,所以不知道那叫什麼,是開胃菜還是飯後點心,裝在一個圓形的小塑膠盒裏,吃起來冰冰涼涼的。會不會是Smoked eggplant puree with yogurt,煙燻茄子泥優格?不但冰涼,還很順滑。吃第一口令人錯愕,鹹的,可是再多吃幾口就覺得很不錯。還有別的什麼味道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很可惜,沒有拍照。在網上搜尋有如海底撈針,查不到。後來在土耳其Selcuk的一家餐廳吃到口感類似的茄子涼拌菜。


最右:在櫥窗裏看到的炒茄子。

像是涼拌菜,茄子煙燻過。

第二個是驚喜,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吃的最後一頓午餐。這一頓飯吃得很舒服,地點是Orient Express酒店樓上景色和菜餚皆有名的Imbat餐廳。這家餐廳午餐時間沒有什麼食客,可能是因為座落在頂樓的關係,有一半座位露天,而且夏日炎炎,沒有電風扇驅散熱氣,吃午餐太熱了一點。不過,晚餐時間不同,必須預先訂位,以免向隅。坐在露天部份的座位,可以眺望Bosphorus海峽和亞陸土耳其。


Imbat 餐廳的 mistanya baked lamb:羊腿肉底下襯茄子泥、上面淋蔓越莓和栗子醬汁。
柔滑的茄子泥

餐廳菜單上的Mistanya Baked Lamb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列在下面說明餐點內容的一小行文字:Baked leg of lamb marinated with fresh spices, and cooked in vine leaves. Served on smoked eggplant puree, with cranberry-chestnut sauce。第一特點:用新鮮香料、葡萄葉煮;第二特點:有煙燻茄子泥墊底;第三特點:蔓越莓和栗子醬汁。這麼多特別的料理搭配烤羊腿,不試怎麼行呢!所以我要定了這道單點就要29里拉,接近新台幣500大元的豐盛午餐。
這個煙燻茄子泥跟我在飛機上吃到的味道有點不同,材料裏應該有起司和牛奶。羊腿外面一圈比較乾,內部則柔軟滑嫩,清香沒有羶味,搭配醬汁吃完全是一種嶄新的味蕾觸覺。材料全是我們熟知的,但是配合起來的味覺卻是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是不是特別好吃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味蕾方面的和情感方面特別的經歷。吃著吃著不禁有點感動,這也是一種深刻的旅行的意義。
再有一道茄子菜在希臘的最後一頓晚餐吃到,叫Aubergines ala Greca,從菜單底下的文字說明得知,這是茄子、新鮮番茄、洋蔥和Gouda起司一起烘烤的前菜。我喜歡茄子,所以覺得不錯,吃得津津有味。


Aubergines ala Greca ,等於是焗烤蔬菜煲,蠻好吃的。

另外一個茄子料理也是希臘的名菜,叫moussaka,茄子肉醬派,一層肉一層茄子,頂端一層白醬。此外還嚐過茄子和肉丸套餐。這裏茄子的作法比較簡單,沒有調味,烤熟切段,然後一段茄子一顆肉丸,把茄子排完。


最下面那層是馬鈴薯,這個菜味道淡了一點,吃完就沒什麼印象。(賴韻琳攝影)


Meatballs wth Aubergine,茄子家肉丸,紅蘿蔔醃漬過,甜甜的,這是一份套餐。

茄子是串著燒烤熟的

講茄子的吃法講到這裏,必須一提的是台灣的塔香茄子,那是我覺得各種茄子料理中,讓茄子最好吃的做法。在台灣的菜市場,只要你買茄子,攤販都會自動送你一小撮九層塔,塔香茄子之家喻戶曉,由此可見一斑。塔香茄子的塔香就來自這九層塔,可惜我們家男人不喜歡。
茄子好吃咩?那天在餐桌上跟男人聊天,談到茄子,他忍不住質疑道。我當然答說,好吃!我不但喜歡茄子,也喜歡茄子那明亮的紫色。老爸過世後,吃茄子更加不是茄子好不好吃的問題了,茄子的意味更加深一層了:那裡有喚起老爸美味菜餚的記憶。已經逝去的事物固然令人懷念,卻也不能因此忽視眼前更為珍貴的現世。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2012 希臘雅典~1

因為我們家有位愛美食的歷史學家,旅行的意義對我們來說就是把好吃的東西找出來,看很多的廢墟、古跡、遺址。這次的旅遊讓我更深深覺得這樣的旅遊方式既有意義又省錢。
在土耳其看到很多喜歡的吃食、物件都不怎麼敢買,深深覺得遊客滿可憐的,因為價錢會提高很多,實在不值得。一件3里拉的東西遊客付5里拉買;普通餐廳的餐飲價錢都偏高,很懷疑土耳其一般民眾負擔得起,明顯是為遊客特定的價錢或特別配套的餐點。上廁所要一歐元或一土耳其里拉,一瓶500 ml的礦泉水也是一歐元或一土耳其里拉。我們喝很多水,也上比較多次廁所。喝水、上廁所花掉的錢跟平日在家一分錢也不用花相比,造成我這個平常就很節儉的人心裏有點不平衡。在外兩個禮拜,回到舒適的家還真開心。
第一天:720~21 (星期五~)
旅遊啟動的第一天。吃過午餐,一點鐘便啟程到機場。金芝園的的便當不知是太大份還是太油膩,吃了好像不太能消化。來載我們的專車司機不是我們熟悉的先生。因為維維安暈車,我們在中壢休息站停了十來分鐘,讓她透透氣,還給她買了一包冰梅。到機場兩點,check in 完畢便入閘。這次托運的行李從華航轉土耳其航空,恐有失誤,大家隨身都帶著可以換穿的衣物和盥洗用品。
托運的行李箱很空,十公斤左右。帶了三條碗庄快熟麵:統一鮮蝦麵、肉燥麵、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和兩杯香菇辛拉麵,還有一大包內有5小包的地獄拉麵。快熟麵是帶對了,希臘和土耳其的食物我們很快就不想多吃,尤其是我們家的男人。但是,維維安的行李箱可能是因為太空的關係,給搬運人員拿起就隨手拋疊吧,背面一支控制拉桿的空心鐵架被壓凹了,拉桿無法拉起,加上那隻皮箱也用很多年了,後來遺留在Denizli的旅館當回收垃圾。
在桃園機場用台幣997只能買到港幣250!帶一點港幣在身邊,候機空檔很長,想吃什麼就有錢買。飛往香港的華航CI617的座位為2-4-2一列,蠻大的。不知是否緊張過度,胃跟腹部這時開始有點不適。
1550起飛,1735抵港下飛機。走到櫃檯一問,才知道土耳其航空公司的櫃檯2000之後才開始服務,因此我們拿不到下一航程的機票,沒有登機證,就不能去登機樓層。我們只好留在轉機樓層等待領票。幸好轉機樓層的E1E2櫃檯附近有供員工飲食的餐廳,叫「一粥麵」的,我們才可以吃到久違已久的雲吞麵。鮮蝦雲吞麵一碗42港元,很不便宜。不知為何,麵的調味很香卻又鹹得叫人難以多吃幾口,好吃度因此減低很多。吃完走回W1的航空櫃檯已經七點。
轉機樓層的W1E1E2是各航空公司設立在東大堂和西大堂的登記櫃檯,東和西兩大堂相隔很遠,走起來好像有一公里長!結果土航的櫃檯2040才開放,我們領了機票,出到登機樓層時已經九點。登機樓層的餐廳各式各樣都有,選擇多,食物也好吃;機場地圖上標榜著「50多家食肆盡獻環球美食」!正經事辦好,心情輕鬆,我們又興致勃勃的朝供應港式餐點的餐廳出發。東大堂72324號有兩家這樣的餐廳,分別是「I♥翠華」和「正斗粥麵專家」,兩家比鄰而排。男人點豬腸粉和及第粥,小咪點了「I♥翠華」的魚蛋河粉。男人安排在香港機場一等六七個小時,就為了吃這些港式美食。可惜肚子只有一個,一下子就吃撐了,再好吃也要等回程時才可以繼續。


豬腸粉和及第粥

我們乘土航TK71到土耳其,2325起飛,21日上午0545抵達伊斯坦堡。座位是3-3-3一列,大一點,座位前有電器插座。上了飛機不久,我的胃崩潰了,開始悶痛,胃藥卻放在托運行李裡面!在飛機上上了兩次大號,第二次還瀉肚子,嘔吐了兩次,才止住一點悶痛。飛機上的第一頓土耳其餐完全沒吃,而且聞到食物的味道更想吐。人體的機制很奇妙,難過到極點、再也無法承受的時候會自動釋放舒緩之道。吐過和排洩過之後悶痛的感覺減輕了。

因為要飛行十個小時,空中小姐說未經醫師診斷,空中小姐說未經醫師診斷,不能隨便給胃藥,我熬了三四個小時後,勉強吃下一小片蘇打餅,然後聽從男人的話,死馬當活馬醫,吞下一顆桃紅色的依普消炎止痛藥。欸,竟然有效!胃痛停了,才又多吃兩三片小蘇打餅。到早餐送上來時,已經可以吃一點了。土航飛機餐每次都給起司,正好都是我不宜多吃的東西。後來發現,適用於「肚腹疼痛、輕微吐瀉、消化不良食積飽脹」等症狀的保濟丸,其實有帶上飛機,只是一時忘了。由於我的大意,折騰那麼久,害我左右兩旁的親人弄得有點緊張,實在不好意思。
土耳其時間0600我們來到飛往雅典的候機室,登機門309。在機場過安全檢查的時候,不用尋找,就跟從美國起飛的小棠會合了;小棠抵達土耳其的時間跟我們只差個前後三五分鐘。她這麼快就找到我們,是因為無意中聽到她老爸說話的聲音!男人真的是大聲公,聲音嘹亮竟然還有這樣的妙用。我利用候機時間上洗手間刷了牙、洗了臉,感覺清爽多了!這時候的我已經完好如初,跟新的一樣!小咪不斷跟她姐姐說:你能想像她剛才吐得要死的樣子嗎!害我家男人不停讚美他的依普,說什麼依普功效強大,救了我們全家四人,因為我倒下的話,其他三人的身心也會大受影響。真不知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話,要算好聽還是不好聽!
0640登上TK18450740飛往雅典。這是小飛機,像Jetstar,座位3-3一列。土航的登機時間比起飛時間早一個小時左右,跟我們平常只要二三十分鐘前登機的習慣不同。來到這裏,終於坐上最後一趟飛機,抵達後就可以落地了。候機室309相當簡陋,沒有線可上網,好像連買礦泉水的便利店也沒看到。跟TK71一樣,TK1845也是由接駁巴士接送乘客上下飛機。
0905抵達雅典機場後,我們用美金換歐元、問路,然後拉著行李箱,走到對面的地鐵站入口,搭地鐵前往雅典市中心。地鐵藍線(3號線)來往於市區和機場之間,相當便利。我們訂的旅館Acropolis House靠近著名的Syntagma Square,地鐵藍線有停靠Syntagma 站,車費全家四人有折扣,只要€24,原本每人8,開到這一站大約要45分鐘。從這地鐵站走到旅館,只要5分鐘。但我們走錯路,走上Ermou路時沒有及時左轉上Voulis路,一路上問警察,花了二十分鐘左右才找到旅館。


旅館前面的路叫 Kodrou,與 Iperidou 交接。往前走就是有名的行人步道,Kidathineon。步道兩旁有許多餐廳、土產店和紀念品店。


我們上車的站是始發站,沒有什麼人,因此行李箱也隨身帶在座位旁邊。後來停的站越多,上車的人也多,才趕忙把大件的行李拉到置放行李的架位上置放。希臘人懂得爭取個人利益,看到我們的小件行李霸佔座位,不等我們行動,自己動手把行李拿起,不客氣的交給我們,一屁股坐下。老實說,我還蠻欣賞這種果敢的作風,因為我可能沒勇氣做得那麼乾脆俐落。
Acropolis House是家不錯的旅館,Lonely Planet有特別介紹。男女負責人都很親切。我們十一點多到達,早了一點,還不能登記入住。等著check in 的時候,我行李箱上號碼鎖不知何故不能開,拿不到胃藥,只好求助。女負責人用兩把鉗子,一把扣緊,另一把夾斷,幫我們搞定。我們住的是四人房,一張雙人床和單人床在同一房內,另一張單人床在隔開的小空間,與廁所為鄰,還有一個小冰箱,這是旅途中唯一有冰箱的旅館。房門外的窗口可以瞭望衛城。旅館附近的Metropolis路上有一賣水果的攤販,住在雅典的幾天裏,我們跟他買了許多水果:無花果、杏桃、密瓜、櫻桃,買回去放在冰箱裡面保存,遊玩時還隨身帶著吃,既可以解渴,也可以充飢。


Metropolis 路上的水果攤,櫻桃 500 克 1.5 歐元;無花果一盒 5 歐元,杏桃 4 歐元。在雅典過四夜都住同一家旅館,也跟這攤販買了許多水果。其中還有蜜瓜、水蜜桃。


把行李送進旅館房間,我們便動身出門吃午飯。男人在動身前一刻才發現小電腦貝殼機遺漏在土耳其國際機場的安檢處了。我忍不住抱怨怎麼沒人提醒我們。當時男人的背包裏有胰島素和注射器,特別被要求打開背包檢查,加上水沒喝完,要清理掉,一時手忙腳亂,忽略了放在塑膠籃內的貝殼機。我也因為水罐裏沒喝完的水竟然沒被發現,走運過關而錯愕不已,一時恍神,沒有幫忙留意。幸好裏頭沒有重大資訊,遺失了影響不大。第五天飛回土耳其國際機場時,在Lost and Found櫃檯詢問,重新得回,讓我重新感受到一點人間的溫情。一直以為貝殼機會被貪掉,我的小人之心很重啊!


第五天在這裏領回小貝殼機,是小小的驚喜。

我們在旅館旁邊的Paradosiako餐廳吃第一頓希臘餐(44AVoulis Street)。果然,是口味完全迥異的一頓飯,香料也很特別。我們也點了在希臘就應該試一試的mousakka,一種共有三層的茄子肉醬派,一層絞肉、一層茄子、一層蛋奶醬。東方人做菜多用蒜米、薑片、蔥頭末、蔥末、芫荽,還有醬油調味。希臘人和土耳其人用的香料則完全不同,是我們不熟悉的香味,而且食物通常是直接烹煮,沒有醃漬入味,也沒添加什麼食鹽,完全原汁原味,但很多食物原汁原味就等於沒有可口的味道。像燒烤鱸魚,燒烤好直接配上一片檸檬,和沙拉一起上桌。食物直接沾鹽吃,實在不好吃,只能吃到死死的鹹味,跟食物根本搭不起來。鹽還是得靠熱度溶解於汁液、匯入食物才最好吃。所以,這些食物雖然調配特別,在我們吃來,並不怎麼好吃。
希臘人和土耳其人食用很多茄子,而且烹煮的方式很多樣化,這倒是令我大感意外的。我所知道的最特別的茄子作法出自紅樓夢的茄鯗,劉姥姥吃了大為驚嘆的茄鯗,而我們還未吃過!出於好奇和敬佩之心,我都儘量點茄子餐吃。


每一餐必附的麵包

炸雞和馬鈴薯

希臘名菜,mousakka。最下面是馬鈴薯。旁邊是礦泉水瓶。

炸魚和蒜味沾料

燒烤透抽

飯後往回走,從餐廳旁邊的Nikodimou路接FlessaLysiou等路,繞到衛城西邊入口。一路上彎彎曲曲的往上爬,天氣酷熱,40左右,空氣乾燥,走得氣喘喘。路上有別的餐廳,老板看到我們,不是要用餐的,立刻意會我們是上山的遊客,主動告訴我們往那裡走。衛城鋪有大理石的地面很滑,走起來更費工夫,我們花很多時間坐在樹下休息,喘一口氣。
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座落在海拔150的平頂岩上,面積大約是三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公元前11世紀之後,這裏變成祀奉守護神雅典娜和其他神祇的中心。公元前447至年406年之間,雅典最強大時期,領導人Perikles完成了Parthenon,巴特農神殿、Propylaea,山門、temple of Athena Nike,勝利女神神殿及Erechtheion的建設。當年的盛景,現在幾乎已成廢墟,留下許多一大塊一大塊的石頭。


衛城雄偉的入口,Propylaea。

左邊是紀念碑 Monument of Agrippa。

繞道而上,來到柱廊這裏繼續往前走。守護人在左邊的柱廊底下避開烈日的照射。沒有聽見哨聲的話不會留意那裡有人,因為眼睛會忙著看柱子。

上到前面的平台回頭看。左邊的告示牌小小一張,不顯眼的斜立著。

巴特農神殿,看到這幅樣子就沒有再仔細觀看。建於公元前447~432年之間,這是奉獻給雅典城守護神雅典娜的神殿。兩端 8 根、兩側 17 根柱子,都是 Doric 多立克柱式。而且柱子材料是來自 Penteli 的白大理石。這種白大理石白中帶一點淺黃色,在陽光照射下隱隱閃現金光。目前當地的石礦已受法律保護,只用於衛城的復原建設。

Erechtheion,名字取自傳說中的雅典王 Erechtheus。最有名的是六根支撐柱廊屋頂的女像柱。
西側有一根被英國人Lord Elgin帶走,拿去裝飾他的房子。現在的都是複製版,原裝的收藏在Acropolis博物館內。

東邊的柱廊,六根愛奧尼式柱子。

巴特農神殿和勝利女神廟在整修中,無法看得仔細。入口的山門Propylaea很壯觀,巨大的柱子自然而然吸引人去摸摸看,但卻不能摸。我的手才伸出去輕輕觸碰了一下,就聽到嗶嗶嗶刺耳的哨聲響起,回頭一看。原來對面的柱廊陰影下站著一位年輕的女孩,嘴裏含著哨子,哨聲是警告:柱子不能碰!果然,再往前走幾步,一面寫著「不能觸碰」的牌子粗略的豎立在柱子外圍的圍繩上。心裏不禁感慨:應該掛在更前面一點,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嘛!


從衛城俯視雅典市。遠方的山丘是雅典市最高點,Mount Lycabettus。那也是景點之一,傳說是雅典娜不小心把山掉落在那裡。

從衛城瞭望雅典市,只見密密麻麻的盡是櫛比鱗次的房子。傳說中雅典娜不小心從天上掉落下來的山丘Mount Lycabettue也清晰可見。在石堆中忽然看到一台飲水機,還真令人喜出望外。雖然天氣酷熱,從飲水機按出來的水卻冰涼無比,比我們從旅館水龍頭裝的水還好喝。觀望了好一陣,我們從另外一個出口走到地鐵紅線(2號線)的Acropoli站,坐回Syntagma站再轉到藍線Evangelismos站,從那拜占庭博物館在三分鐘可走到的距離內。可惜,可能因為這段時間是回教徒齋戒月的關係,拜占庭博物館的開放時間跟我們得到的資訊不符,去到門口才發現下午四點就已關閉了。
回到旅館已經是傍晚七點了。幾乎飛行了一天一夜的我們,已經很累了,連晚飯也懶得走出去吃,在房內吃泡麵。房內沒有熱水供應,要熱水得先打電話通知負責人,讓他們有時間煮水,然後從四樓走到一樓領取,再爬回四樓。因為很累,當天九點半快十點上床,人一躺下就睡著了。也在凌晨三點多四點就醒過來。